雙向奔赴的文博青春之旅啟幕啦!江蘇“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正式發(fā)布
看江蘇青少年如何趣玩文博!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5月16日,由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主辦的“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在南京博物院正式啟動。本次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發(fā)布了三大重磅活動,將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帶領青少年在實踐中擁抱文博,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能傳承更要創(chuàng)新
青春表達讓“文博熱”長居頂流
活動開場,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分校的同學們以靈動的舞蹈帶領觀眾穿越歷史長河,正式開啟與文化傳承雙向奔赴的“博物館之旅”。
“博物館承載著歷史,凝結著記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宣傳的重要陣地。”新華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顧雷鳴在致辭中表示,青少年群體“文博熱”的興起,不僅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對歷史文化的熱愛,更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注入了全新活力。作為主流媒體,要積極策劃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新活動,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植下“筑牢文明之基、傳承文明根脈”的種子。
此次江蘇“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既有創(chuàng)新形式的視頻呈現,也有文博傳播的青春體現,顧雷鳴表示,要用“年輕態(tài)”的表達、“沉浸式”的參與、“全平臺”的融合,把文博教育推廣做“活”、做“實”、做“深”,讓“文博熱”長居頂流。
博物館也是課堂
“寶貝”遇見“寶貝”好故事來了
一襲古風長衫站在舞臺中央,來自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的高一學生郭爾樂將他的文物守護日志娓娓道來。去年曾因“含淚吟詩致敬白居易”而走紅網絡的他,被網友們稱為“詩詞少年”。事實上,這位熱愛國學的少年,也是一名資深的“文博愛好者”,曾長期擔任六朝博物館“小青蓮”志愿講解員的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守護文物既是傳承智慧、更是傳播文化。“講好文物的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吾輩有責,當奮勇?lián)?”
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寶庫,更是生動的課堂。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校長劉寧帶著一本由學校六年級學生親手繪制的文物日歷走上舞臺,向大家分享了一個關于“寶貝”的故事?!拔奈锸菤v史的寶貝,孩子是未來的寶貝。當‘寶貝’遇見‘寶貝’,博物館課堂的故事就開始了!”劉寧介紹,學校立足南京“博物館之城”豐富資源,構建特色文博育人體系,“跟著書本逛博物館”讓孩子們借助AI工具與文物對話,古老文物成為了“萌萌噠”表情包;校園走廊博物館里,千年的錢幣、古老的漢字、低吟的童謠、方正的郵票,都在與孩子進行穿越時空的互動?!白尅畾v史寶貝’滋養(yǎng)‘未來寶貝’,通過博物館里的大課堂,我們聯(lián)結古今、融通學科,呵護每一個孩子成長!”
新技術賦能傳播
“云上博物”帶你體驗數字文物之美
從線下實體展陳到線上數字共享,從“請進來”的沉浸式體驗到“走出去”的云端傳播,江蘇文博正以創(chuàng)新姿態(tài)擁抱時代。活動現場,觀眾們直觀感受了科技如何為文博賦能——打開手機掃一掃,便能進入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物華天寶”數字文物世界,滿屏的數字文物正用不同的方式向大家招手,只需輕輕點擊感興趣的文物,即可解鎖360度全景觀賞模式,甚至能像“穿越時空”般親手“觸碰”文物細節(jié)。南京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芙蓉石蟠螭耳蓋爐”,點擊放大后,連爐身紋路的細膩雕刻都清晰可見。
作為文化大省,江蘇致力于推動文化遺產“活”在當下、傳向未來。本次“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也特別邀請了一批博物館長擔任文博創(chuàng)新導師團成員,南京博物院院長王奇志、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等文博大咖紛紛向青少年們發(fā)出邀請:一起來博物館感受厚重的歷史之美,見證聲光電結合的數字文物,沉浸式體驗博物館的“密室逃脫”,在實踐中玩轉文博。
現場還舉行了江蘇“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館校合作結對儀式。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徐州博物館五大文博場館代表,與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徐州一中等大中小學校代表現場結對,新華日報社副總編輯、揚子晚報總編輯劉大穎,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紫金文創(chuàng)研究院院長李向民為館校代表頒發(fā)結對證書,見證館校攜手,搭起文博傳承的橋梁。
三大活動重磅亮相
青少年文博創(chuàng)新傳承的征集令正式發(fā)布
在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新華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顧雷鳴,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以及團省委副書記李曉明的共同啟動下,江蘇“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正式發(fā)布。文博少年研學團首批團員正式出發(fā),開啟南博研學之旅。
本次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將重點推出三大創(chuàng)意互動實踐活動:“寶藏專家面對面”系列分享,文博大咖與你近距離交流;“趣玩文博”創(chuàng)意視頻征集,讓中小學生花式為文物“代言”,學生可掃碼進入少年志App活動專區(qū)在線投稿;“擁抱文博”大學生文博推廣主理人計劃現面向高校學子發(fā)出“令人心動的offer”,鼓勵學生圍繞“AIGC視聽”“社教推廣”“文化主題衍生”三大賽道發(fā)揮創(chuàng)意,通過創(chuàng)作文博IP動畫短片、數字人、策劃文博互動課程、教育產品、以及開發(fā)文創(chuàng)產品和體驗空間場景應用等方式,讓文博寶藏成為網紅“流量”。該活動已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少年志APP“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活動專題專區(qū)發(fā)布,同學們可自組團隊、自由發(fā)揮,為文博場館或文博產品進行定制化推廣策劃,并將你的推廣成果發(fā)送至郵箱shaonianzhi2024@163.com,優(yōu)秀主理人還有機會入選本次項目實踐成果分享會進行線下展示和進一步落地轉化。
當天,來自南京藝術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兩所高校的團隊代表率先認領了他們的文博推廣主理人計劃。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研究生牛筱雅表示,她將在導師王瀟嫻教授指導下,用設計專長為與蘇州博物館定制江南美學文創(chuàng)產品,南京師范大學大三學生甲欣桐則表示,想和伙伴們用英語短視頻向世界推介南京博物院“小粉爐”等珍寶,以青年視角解碼文物故事,讓中國文物成為世界潮流。
據悉,江蘇“擁抱文博 接力傳承”青少年文化實踐行動依托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矩陣全網推廣,相關動態(tài)將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和少年志APP活動專區(qū)同步更新。過程中,揚子晚報還將推出“我在博物館C位出道”“我和寶藏同框打卡”等融媒策劃,并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推廣。同時,歡迎加入小記者文博研學團,用腳步丈量歷史,用眼睛觀察文明,做文博傳承的小使者。
掃碼進入專題
策劃 王璟 統(tǒng)籌 蔡蘊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賀東婷 李晨
攝影 宋嶠 羅皞 編導 朱奕昕
視頻 莊建劍 吳偉龍 張華緯
校對 石偉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