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綠色殯葬 江蘇已建成生態(tài)墓園576處
(記者 徐蘇寧 文/攝)又是一年清明時,江蘇省民政廳日前舉行清明走基層活動?,F代快報記者在多地采訪發(fā)現,綠色生態(tài)殯葬接受度逐年提升,江蘇已建成生態(tài)墓園576處。與此同時,江蘇不斷實施惠民舉措,著力生態(tài)整治,推動喪俗改革,確保“逝有所安”。全省惠民殯葬平均免除基本喪葬費用達1260元。
推行綠色殯葬,各地出臺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激勵政策
清明將至,日前,揚州墓園的生態(tài)葬儀式如期舉行,33名逝者選擇歸于自然?,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揚州墓園內每5戶家庭,就有4戶選擇節(jié)地生態(tài)葬。還有很多家庭簽署生前契約,愿意百年后選擇生態(tài)葬。

△ 揚州墓園
走進揚州墓園,風清水軟,一片安寧祥和。生態(tài)葬區(qū)開闊明朗,看不到一塊墓碑。“過去人們不愿意選擇生態(tài)葬,是因為祭掃難、定位難,現在虛擬技術和信息技術都能彌補。”揚州墓園主任張峰介紹,他們在全國首創(chuàng)AR墓碑。通過AR技術,可在大屏幕和手機上找到與逝者相對應的生態(tài)葬位置,同時顯示墓碑、照片、逝者生前事跡等信息,從而實現虛擬祭掃,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 揚州墓園
據江蘇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何正標介紹,2017年江蘇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殯葬改革試點單位,節(jié)地生態(tài)葬得到有力推進,目前江蘇已建成生態(tài)墓園576處。13個設區(qū)市、所有縣(市、區(qū))均已出臺實施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激勵政策,標準在500-5000元不等,基本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落實惠民政策,平均免除基本喪葬費用達1260元
殯葬設施建設滯后、農村散埋亂葬,一度是殯葬改革中的痛點。丹陽市民政局局長姜琪告訴記者,利用去年清明、冬至及今年清明這段時間,丹陽累計整治各類散墳32萬余座,復墾土地面積2734畝。以該市大錢村為例,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復墾土地108畝,村民自愿把墓地遷到免費的公益性生態(tài)墓園,每穴村里還補貼300元。
為了方便老百姓,公益性生態(tài)墓園也開拓各種功能,無錫市錫山區(qū)安鎮(zhèn)街道長青園公墓,就集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集中守靈、文明祭掃等多功能為一體?,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該墓園建成了骨灰堂,一期建成格位2萬余個。每年大約有30戶逝者家庭選擇將骨灰存放在骨灰堂,還可獲得1500元的節(jié)地葬獎補。 安鎮(zhèn)街道曇村村民李小平告訴記者,他覺得骨灰存放在骨灰堂很好。“放在室內便于保存,還有專人管理,我們老百姓也能夠接受。”

△ 安鎮(zhèn)街道長青園公墓的骨灰堂
長青園公墓還建成了集中守靈中心,供居民免費使用,只收取水電費。“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居民住進了小區(qū),在治喪方面存在諸多不便。比如,樂隊吹打、鳴放禮炮 ( 鞭炮 ) 、拋撒紙錢等常會驚擾周邊人群。我們的集中守靈點地方寬敞,為居民治喪提供了方便。”負責人黃良介紹,這兩年,使用的居民明顯變多,每年約30戶居民使用。
目前,全省已經全面落實遺體接運、暫存、火化、消毒、骨灰存放等內容的惠民殯葬政策。何正標介紹,全省惠民殯葬平均免除基本喪葬費用達1260元。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