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訊快評丨莫讓AI“算力”替代干部“腳力”
當下這波AI浪潮,比夏天的高溫還要滾燙。政務大廳里,智能客服把“請稍等”說得比相聲貫口還溜;辦公室電腦前,數(shù)據平臺自動生成的工作報告比老會計的算盤還快??梢孀孉I替干部們把活全干了,就像讓機器人跳廣場舞——動作再標準,也跳不出大媽們那股子熱鬧勁。當下一些地方盲目跟風搞“智慧政務”,智能語音接待群眾時,硬是把“低保申請”聽成“地板裝修”;數(shù)據平臺自動生成的調研報告,把東村的魚塘面積算到西村的麥田里。這些云端浮萍扎不進泥土,終究是漂在水面的油花,解不了基層的渴。
干部們使用AI,得學老中醫(yī)抓藥,講究個君臣佐使。比方說走訪居民前,先讓AI把大家反映的問題理清楚,帶著這份“問題清單”上門辦事就能做到“藥到病除”;碰上獨居老人家里漏水,手機掃一掃裂縫,AI馬上能出維修方案;遇到鄰里吵架,隨手翻翻系統(tǒng)里的調解案例庫,說話都能說到點子上。這AI用得就像老農使喚耕牛,牛拉犁省力氣,但往哪塊地走還得人說了算。
干部腳下沾的泥土,才是AI算不出的民生溫度。就像疫情防控那會兒,人工智能可以精準統(tǒng)計核酸檢測數(shù)據,但樓道里那聲“大爺大媽,下樓做核酸啦”的吆喝,還得靠網格員扯著嗓子喊。新時代的干部,左手要攥緊AI這個“云算盤”,一筆一劃算清民生賬;右腳得踩實田間地頭的“黃膠鞋”,一步一印訪實民情需。畢竟,再聰明的AI也學不會群眾遞茶時的那抹笑。技術革新跑得再快,終究追不上老百姓心里那桿秤——秤砣是冷是熱,還得靠干部的雙手去掂量。
在數(shù)字化賦能基層治理的實踐中,既要避免廣大黨員干部將其神化為替代人類決策的“超級大腦”,更不能被視作威脅就業(yè)穩(wěn)定的“洪水猛獸”。好比騎自行車,AI是車轱轆,干部是車把手,車轱轆轉得再歡實,方向還得靠人把握。要學會既能飛上云端看全局,又能落地生根解難題。說到底,為民服務不是敲鍵盤比賽,鍵盤敲得再響,不如門檻跨得勤快;數(shù)據跑得再快,不如家常嘮得貼心。(河北省孟村縣委組織部 李洋)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